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黔东南KTV招聘网 > 黔东南热点资讯 > 黔东南励志/美文 >  北台五台之中以北台顶最高海拔 米初七日,往西北行十里过

北台五台之中以北台顶最高海拔 米初七日,往西北行十里过

2022-10-29 15:09:47 发布 浏览 631 次

北台:五台之中,以北台顶最高,海拔3058米。

初七日 往西北行十里,过化度桥。一座山峰从中台延伸下来,山峰两边流着淙淙的泉水,景色幽静到了极点。又越过山峰右涧上的桥,沿着山峰往西而上,山路十分倾斜不平。又走十里,登上西台顶。阳光辉映下的群峰,一一地呈现出美好的姿态和奇异的风貌。西台西面,近处是闭魔岩,远处是雁门关,座座山峰都历历在目,仿佛俯身就可以抓住。闭魔岩在四十里外,山上全是盘旋横贯的陡崖,层层叠叠地堆砌上去,成为这山中的奇特之处。进寺叩拜佛像后,就顺着台北往下走,三里,到八功德水。寺北面,左边是维摩阁,阁下面耸立着两块石头,阁就盖在石头上,阁柱的长短,随石头高低而参差不齐,有的地方完全不用柱子。正中是万佛阁,佛像都是檀香木的,色彩金碧辉煌,层层排列而互相映衬,不止一万尊。万佛阁前有两排阁楼,都是三层高,阁楼周围环绕的房屋楼阁也都是三层的,各阁楼之中架有上下通道,人从空中来来往往。在这艰难险阻的万山之中,要不是神力,又怎能将楼阁建在这里呢!顺着寺往东北走,五里,来到大路上,又走十里,到达中台。遥望东台、南台,都在五六十里以外,但南台之外的龙泉关,反而像离得更近,因为西台、北台,都和龙泉关的山脉相连。这时风清日丽,两边的山像眉毛分开而列。我先去中台南面,登上龙翻石。这里布满几万块乱石,堆积成峰头,下面是很深的山坞,峰头悬空耸立,传说是文殊菩萨放光显影的地方。从中台往北直下四里,阴森的崖壁上悬挂着几百丈冰,名“万年冰”。这坞中也有人家居住。刚刚寒冷还没几天,五台山中的冰雪竟已有如此种种的形态。听说是七月二十七日下的雪,正是我从京城出发的日子。行四里,往北登上澡浴池。又往北上十里,在北台住宿。北台比其他各台都陡峻,我趁着日光,到寺外眺望四周。等进到寺中,太阳落山而刮起大风。

初八日 老僧石堂送余,历指诸山曰:“北台之下,东台西,中台中,南台北,有坞曰台湾,此诸台环列之概也。其正东稍北,有浮青特锐者,恒山也。正西稍南,有连岚一抹者,雁门也。直南诸山,南台之外,惟龙泉为独雄。直北俯内外二边,诸山如蓓蕾,惟兹山之北护,峭削层叠,嵯峨之势,独露一斑。此北台历览之概也。此去东台四十里,华岩岭在其中。若探北岳,不若竟由岭北下,可省四十里登降。”余颔之。别而东,直下者八里,平下者十二里,抵华岩岭。由北坞下十里,始夷。一涧自北,一涧自西,两涧合而群峰凑,深壑中“一壶天”也。循涧东北行二十里,曰野子场。南自白头庵至此,数十里内生天花菜,出此则绝种矣。由此,两崖屏列鼎峙,雄峭万状,如是者十里。石崖悬绝中,层阁杰起,则悬空寺也,石壁尤奇。此为北台外护山,不从此出,几不得台山神理云。

台湾:即今台怀镇,在五台县城东北120公里处,为游览五台山的中心,有公路可达。很多寺庙都集中在这里。每年中历六月,一年一度的五台山骡马大会也在这里举行,附近农民及各省旅客云集,进行以骡马为主的交易,同时尽情游览。

嵯(cuó)峨:山高峻貌。

华岩岭:为由北面进入五台山的门户。

野子场:今作“野子厂”,在繁峙县东南境,伯强附近。

天花菜:《清凉志》载:“菌类,生于柴木,台山佳品也。”至今仍为五台山特产,称“台山香蘑”,简称“台蘑”。西南地区甚多,详《黔游日记一》“戊寅四月十七日记”。《滇略·产略》亦载菌类说:“蒙榆山中亦产天花,而土人不识,谓之八担柴。”

初八日 老僧人石堂送我出来,他指着一座座山峰说:“北台下面,东台西面,中台正中,南台北面,有山坞名叫台湾,这是众台环绕的概貌。这里正东稍北,有座特别尖锐的青山,那就是恒山。正西稍南,有和云雾相连的山峰,是雁门关一带的山峰。一直向南延伸的群山,除南台之外,只有龙泉关独自称雄。直直往北俯视内、外两边,群山都如同花蕾,只有这座山从北面护着群山,陡峭层叠,高峻的山势,由此可以独见一斑。这是全面观看北台的概貌。这里距离东台四十里,华岩岭在途中。如果探访北岳恒山,不如直接沿华岩岭往北下,可以省掉上下四十里的路程。”我点头同意,和石堂告别后往东走,陡直地下了八里,平缓地下了十二里,来到华岩岭。沿北坞往下走十里,才到平路。一道涧沟从北伸来,一道涧沟从西伸来,两道涧沟合拢后群峰凑集,成为高山深壑中的“一壶天”名胜。沿涧沟往东北行二十里,名野子场。从南边的白头庵一直到这里,数十里以内都长着天花菜,这里出去则绝种了。从这里开始,两旁的山崖屏障般地排列,鼎足似地耸立,雄壮、峻峭,千姿百态,在这样的景观中走了十里。石崖绝壁之中,有层层楼阁突起,那是悬空寺,石壁特别奇异。这是北台外围的护山,不从这条路出五台山,几乎体会不到五台山的神奇。

游恒山日记山西大同府浑源州

恒山在山西浑源县东南,原称“玄岳”、“紫岳”、“阴岳”,明代列为“五岳”之一,始称“北岳恒山”。今有朝殿、会仙府、九天宫等建筑。大同府治大同,即今山西大同市。

《游恒山日记》是崇祯六年(1633)徐霞客旅游恒山的游记。徐霞客八月初八日离五台山赴恒山,初九日入浑源州境,初十日游龙山及悬空寺,十一日登恒山绝顶,返途北至浑源州。徐霞客在旅途中观察细致,描述详尽。他详析了龙泉、五台、恒山一带山势雁形排列的特点及缓峭高低、土石变化。他指出“是山土山无树,石山则有,北向俱石,故树皆在北”,概括了植物与坡向、地表组成物质的关系。他记述了关隘形势及交通路线,从阁道遗迹探寻水位的变化,还重视浑源煤田的采掘情况。对悬空寺和龙山的记载十分可贵。

去北台七十里,山始豁然,曰东底山。台山北尽,即属繁峙界矣]。

]繁峙:明为县,隶太原府代州,即今山西繁峙县。五台和繁峙县界古今有变化,依今地图,西台以北已属繁峙县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