矩:画方的工具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五寸之矩,尽天下之方也。”杨倞注:“矩,正方之器也。”
绳:木匠画直线的工具。《尚书·说命上》:“惟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。”孔安国传:“言木以绳直,君以谏明。”
主德,就是聪明平淡,统领提拔众多人才,而不是亲自担当起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。双目专视,两耳专听,各司其职,则众人才得到举荐。众多人才得到举荐,则君主就会做到无为而治。所以主德之道确立,那么上述十二种人才就能各自按照才能得到任用。君主无为则臣下担当其任。具备清节家品德的人,被放到官位尊显的师氏位置上。负责用道德教道子弟。具备法家才能的人,被放到主管刑狱的司寇的位置上。负责用刑法禁止奸暴。具备谋划才能的人,被放到三孤的位置上。负责制定国策辅佐国政。德、法、术三才具备的人,被放到三公的位置上。在三公的位置上陪帝王议论政事。三才具备但比前者稍差的,被放到冢宰的位置上。天官之首冢宰总统百官。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人,其地位比师氏要低一等。分别是非来辅佐师氏官。善权变智谋的人,其地位比冢宰要低一等。因事制宜辅佐冢宰。能在具体官位上胜任,被放在司空的位置上。在技巧上留意,所以掌司空之任。具有传播圣人之业才能的人,被放到安抚百姓的位置上。掌管道德才艺保其民安。具有撰写文章才能的人,被放到国史的位置上。记述典章制度传之后人。具有论辩才能的人,被放到行人的位置上。负责接应答谢迎来送往。骁勇雄悍的人,被放到将帅的位置上。掌管军队讨伐叛逆。这就叫做主德之道确立而为臣之道井然有序,当官的不改变为官之道,太平盛世因此就建立了。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,是因为不改变选官用人之道。如果用脚来拿东西,用手走路,四肢怎能安宁,治理怎能平稳?如果主德之道不是平静中庸而是偏好某种才能,譬如工匠善于使用圆规,只用圆规不用别的工具。那么就会使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得势,而其他众多的人才就不会被任用了。只用圆规则画方的工具便没了用场,画直线的墨绳也失去用处,这样即使整天忙碌也形不成规矩。
材理第四 材既殊涂,理亦异趣,故讲群材,至理乃定。
本章讨论关于人才与道理的关系。道理在它处在纯理论形态时,分为关于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道理、关于人事的道理、关于“义”的道理、关于性情的道理。概括起来就是道理、事理、义理、情理。而当人们去探讨这些道理的时候,即使他们纯正畅达的性情也会产生九种偏颇。至于性情不够纯正畅达的则会有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。在互相争辩道理的时候,还会产生三种失误和六种造成纠纷的情况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他们是“偏才”,只有同时具备“聪能听序”、“思能造端”、“明能见机”、“辞能辩意”、“捷能摄失”、“守能待攻”、“功能夺守”、“夺能易予”八种才能,才能通晓天下至理,因而被称为“通才”。
刘昺注译文:才的内容不一样,道理的旨趣也各异,所以讲通才,通晓天下至理才是。
夫建事立义,莫不须理而定。言前定则不惑,事前定则不踬。及其论难,鲜能定之。夫何故哉?盖理多品而人异也。事有万端,人情舛驳,谁能定之?夫理多品,则难通。人材异,则情诡。情诡难通,则理失而事违也。情诡理多,何由而得?
理:道理,事理。《易·坤》:“君子黄中通理。”孔颖达疏:“黄中通理者,以黄居中,兼四方之色,奉承臣职,是通晓物理也。”
踬:跌倒,绊倒。指事情不顺利。